「Eurobike需成為業界所需」,企業回應ZIV退出影響

「Eurobike需成為業界所需」,企業回應ZIV退出影響
Eurobike等展會必須證明自己不只是延續過去模式,而是持續創新。照片來源/Eurobike

德國,法蘭克福(FRANKFURT)-業界領袖在Eurobike上已紛紛向本社分享他們對於該展未來發展的看法。在上屆展會舉辦期間及結束後,已出現許多質疑聲浪,不過是直到德國兩大協會宣布退出Eurobike之後,此議題才成為焦點。Eurobike多年來都是自行車產業的年度大事,不過面對現今產業劇烈變化,該展也難以完全不受衝擊。

Bosch宣布退出Eurobike,並未如外界擔心那樣引起骨牌效應,僅協會中的少數成員做出類似的公開聲明。Riese & Müller向本社表示:「我們仍在規劃階段,尚無法針對是否參與2026年Eurobike做出任何說明。」Bafang發言人也表示:「公司尚未做出最終決定,不過會密切關注後續發展。」事實上,本社編輯團隊有收到許多企業回覆確認參與2026年Eurobike,其中包含ZIV會員及非會員。

Merida:無意重返參加Eurobike

對Merida而言,目前發展情勢並不足以讓該公司調整政策、重返Eurobike展場。該公司發言人表示:「原則上,我們認同ZIV和Zukunft Fahrrad提出的十點計畫。不過,我們也遺憾看到Eurobike正逐漸式微,該展明年的影響力恐進一步下滑。」

Yamaha:值得關注的議題

Yamaha Europe電動自行車驅動單元與系統部經理Fabio Marzola表示:「德國產業協會提出針對該展角色、參展成本,及大規模展會的發展方向等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。我們明年是否參展,取決於公司與OEM合作廠的策略一致性、展會模式調整,以及成本效益平衡。」

他提及:「電動自行車產業已從小眾變成主流交通工具。目前討論中缺乏的重點是,如何透過參與創造價值,而非管控成本。貿易展必須從靜態的展示平台,轉為互動式創新舞台。ZIV和Zukunft Fahrrad提出異議可能加速展會模式的重新定位。我們的合作夥伴越來越重視能夠讓人親眼觀看、親手操作並測試技術的活動,而不只是靜態展示。」

就產業的角度來看,自行車不但推陳出新,開發及上市速度越來越快,也更數位化。單靠一年一次的展會來發表新品已無法跟上市場的節奏。這點不僅出現在歐洲,亞洲也是,即便是歷史悠久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及台中自行車週,其影響力也不如從前。

「你必須親自參與」

曾任Internetstores、Canyon及Specialized前任品牌長,現為Lemmo創新長的Frank Aldorf指出:「你若想為產業發展盡一份心力,你就必須親自參與。」他向本社表示:「ZIV和Zukunft Fahrrad宣布退出,意味著自行車產業正站在過去與未來的十字路口。」

中國正加速發展

Aldorfu亦強調,歐洲貿易展的重要性在於歐洲累積深厚的專業知識,但同時也能與亞洲的創新及規模相結合。他表示:「我們必須承認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亞洲,尤其中國正重新加速發展,也大力投資電動交通工具、電池及連接系統。」

他相信,若Eurobike勇於進化,便仍具備發展潛力。他提到:「該展若推動產業前進,成為永續發展、數位化、標準化及新交通工具等議題的對話平台,那它仍會扮演重要角色。」

對許多人而言,要接受德國兩大協會的聲明,並效法Bosch eBike Systems退出Eurobike,仍是過於大膽的方式。畢竟,這是一年一次能與全球業界同仁及經銷商見面交流的機會,該展仍備受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