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ycube Battery Co., Ltd.
疑涉侵害勞權,美國海關暫停所有Giant Bicycles台灣出貨
台灣,台北-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(CBP)於上週三宣布,以「涉及強迫勞動」為由,扣押所有Giant台灣製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,並暫停所有出貨。Giant Bicycles Group對此發出聲明表示,該公司今年已採取多項措施,減輕債務負擔並為移工提供住宿。
台灣,台北-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(CBP)於上週三宣布,以「涉及強迫勞動」為由,扣押所有Giant台灣製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,並暫停所有出貨。Giant Bicycles Group對此發出聲明表示,該公司今年已採取多項措施,減輕債務負擔並為移工提供住宿。
德國/荷蘭-2026年市場前景為何?這是所有人在9月16日至19日舉辦的台中週上,最關心的問題。經過3年預測「下一年會更好」之後,業界同仁現在要做出任何預測前都相當謹慎。由Eurobike、《Bike Europe》及IFH Cologne合作推出的「全球自行車採購指數」(GBPI),為業界提供未來趨勢的參考指標。
台灣,台中-2025年台中自行車週並未如預期出現市場回溫的跡象。作為展場的飯店在開展前夕仍有空房,而參展商在開展當日的日程也出現空檔。業界人士越來越意識到,產業結構必須進行改革,亦擔憂目前市場變數可能即將達到臨界點。
荷蘭,恩荷芬(EINDHOVEN)-Shimano宣布Shimano Europe Group總裁Marc van Rooij將於2025年底卸任。Van Rooij在該集團已服務超過34年,負責過多項管理職務,包含Shimano Benelux、Shimano Europe和Shimano Europe Holding。自2009年起,他便擔任Shimano Europe Group總裁至今。
瑞士,瓦萊州(VALAIS)-「我們想要顛覆現狀。」這是前Stromer共同執行長Tomi Viiala新計劃的明確目標。他與一群頂尖夥伴攜手合作,創立全新品牌Viiala,欲推動自行車產業的創新高度。其電動自行車及高速電輔車系列預計會於2028年上市,將搭載航太級技術並獲鐘錶產業的支持,因此價格也相對高昂。自行車產業是否已準備好迎接這一波創新?
越南,平陽省(BINH DUONG)-過去10年來,鮮少有東南亞國家的自行車製造業能像越南的這般迅速成長。在有善的外交政策及蓬勃經濟發展之下,該國自行車製造業正大幅成長,不過此景是否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局勢中延續,仍有待時間驗證。
台灣,台中-2025年對Belgium Cycling Factory(BCF)而言是重要的一年。從收購Nukeproff、成立BCF UK,到其贊助車隊首次贏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,該公司正迅速擴張。
荷蘭,宰斯特(ZEIST)-本月最新發布的全球自行車車架市場數據顯示,未來七年整體預期為成長趨勢,(電動)自行車的車架材料及技術應用也會更加多元化。
比利時,布魯塞爾(BRUSSELS)-Cowboy於8月4日完成2024年財報,並延遲一個月後才發布,顯示該公司因獲利減少尚努力尋找新的資金來源。同時顯示出,近期召回事件對該公司的財務造成影響。
香港-摺疊自行車公司Dahon Tech(02543.HK)上週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,甚至被該資本市場視為2025年的「明星股」。第一天交易日以每股67.5人民幣開盤,較上市價格49.5人民幣上漲36.4%。當日高點及低點分別是69人民幣及56.4人民幣,收盤價每股60人民幣。午盤成交量675.37萬股,成交金額達4.55億人民幣。
德國,慕尼黑(MUNICH)-儘管今年德國國際車展(IAA Mobility)試圖將焦點延伸至多元交通工具,不過現場仍是汽車產業主導,而自行車產業在其中則顯得格外顯眼。美國媒體《Politico》於活動中主持一場主題為「多元交通工具重要性」的演講,Riese & Müller執行長Sandra Wolff當時表示:「德國不只有汽車產業,自行車和大眾運輸業也都具備實力,應該獲得政府的支持及公平的競爭環境。」
奧地利,維也納(VIENNA)-奧地利兒童自行車供應商Woom GmbH 2025年上半年財務表現亮眼,成功延續增長勢頭。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績單是該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表現最好的半年,其營收達9,010萬歐元,年增41%。
波蘭,希維博津(SWIEBODZIN)-德國自行車老字號品牌Sprick有了新的發展。在今年初因財務困難走向破產後,該公司現在將成為新加坡中資企業DuTech Group的一部分。
法國,蒙特勒伊(MONTREUIL)-法國當局在一項大規模調查中,揭露一個龐大金融詐騙網絡,涉及全國6處倉庫及超過7萬輛中國製電動自行車,相關損失金額達600萬元。
台灣,台中-Giant Group 2024年ESG報告已出爐,該公司在各層面皆降低排放並增加太陽能使用,其中幾點值得留意。該集團旗下擁有Giant、Liv、Momentum及Cadex等品牌,自2022年起以三大策略推動ESG,創造一個乾淨未來、實現循環經濟轉型,並促進多元、平等和包容(DEI)。
美國,華府(WASHINGTON DC)-2025年上半年美國自行車進口量年減25%,單看Q2的話,更是年減35%。在關稅及貿易戰的衝擊之下,中國作為美國自行車供應國的地位已大幅下滑。
荷蘭,海倫芬(HEERENVEEN)-為改善財務狀況,Accell Group將進一步集中其產線。這代表該集團位於海倫芬這座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工廠,將不再生產自行車。該廠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關閉,產線將移至既有的匈牙利廠。荷蘭廠的關閉估計將影響約160名員工的生計。
德國,科布倫茲(KOBLENZ)-Canyon Bicycles GmbH創辦人Roman Arnold自9月1日起重返公司擔任執行董事長,並負責營運項目。在市場環境低迷期間,其東家GBL投資價值已縮水43%,因此公司決定採取新方針。這也代表原本的執行長Nicolas de Ros Wallace在「雙方同意之下」離任。
德國,米爾塔爾(MÜHLTAL)-美國市場的不穩定及關稅政策的變數再次造成影響,Riese & Müller本週宣布將暫停所有美國出貨,並重新評估最新50%鋼鐵關稅及其影響。
英國,倫敦(LONDON)-英國貿易救濟署(TRA)建議,針對中國製自行車及特定零件徵收的反傾銷稅應續課至2029年8月30日。雖然英國政府是可以拒絕採納TRA建議的,但此舉與歐盟貿易政策保持一致,因相關措施在歐盟仍為有效。
比利時,布魯塞爾(BRUSSELS)-歐盟統計局(Eurostat)最新資料顯示,2025年上半年,歐盟一共進口31萬2000輛電動自行車,年減9%。如同預測,Q1市場復甦跡象並未延續到Q2。台灣力圖恢復在歐盟電動自行車市場的主導地位,柬埔寨及中國的市佔率則持續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