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前9個月,歐盟共進口近46.5萬輛電動自行車,低於2024年的53.3萬輛。這也是電動自行車在歐洲市場成為主流以來,同期進口量首次跌破50萬輛。進口額也是自2018年以來首度跌破5億歐元門檻。
今年Q3歐盟電動自行車進口額在春季連續兩季成長後轉為下滑,與季節性趨勢相符,總額達1.43億歐元,年減15%。Q3進口來源以台灣、越南及中國為主,分別為7,600萬歐元、3,000萬歐元及2,100萬歐元。台灣在Q3進口至歐盟的電動自行車年增5%,為本季亮點。
領先電動自行車供應國
在台灣力圖重回歐洲電動自行車主要供應國地位之際,柬埔寨及中國的市占率則持續上升。中國的供應量排名第一,但其平均單價僅314歐元,與台灣電動自行車接近1,000歐元的平均單價形成顯著對比,凸顯台灣鎖定高階市場的定位。
越南在2025年是跌幅最大的國家。前9個月供應歐盟7.8萬輛,年減38%。相較之下,中國今年同期出口14.3萬輛,年增15%。由於關稅嚴重影響美國市場,中國大量出貨已失去成本優勢,歐盟雖延續實施反傾銷措施,但仍可能成為更具成本優勢的出口去向。隨供應端重新洗牌,歐洲電動自行車市場在邁入2026年前勢必持續波動。
常規自行車進口數據穩定
相較於仍在尋求回穩的電動自行車市場,今年前9個月歐盟自行車進口量反而增長15%,達257萬輛,進口額亦小幅增加2%至6.4億歐元。數量部分,中國、孟加拉及印度位居前三,分別年增30%、74%及33%,以進口額來看,為台灣(-13%)、柬埔寨(+7%)及中國(-3%)位居領先。








